
診症時間:星期一至日 10:00 - 13:00,14:00 - 19:00 (公眾假期休息)

預約電話:+852 3468 2180 |+852 3468 2263
診症時間:星期一至日 10:00 - 13:00,14:00 - 19:00 (公眾假期休息)
預約電話:+852 3468 2180 |+852 3468 2263
診症時間:星期一至日 10:00 - 13:00,14:00 - 19:00 (公眾假期休息)
預約電話:+852 3468 2180 |+852 3468 2263
月經不調與痛經是常見的婦科問題,其表現形式與成因多樣。月經不調主要表現為週期不定、經量異常、經期過長或過短等症狀,這些現象往往與內分泌失調、生活壓力、飲食習慣等因素密切相關。而痛經則可分為「原發性」與「繼發性」兩大類,前者多見於年輕女性,與子宮收縮過度有關;後者則可能由子宮內膜異位症、子宮肌瘤等疾病引起。在成因方面,壓力大、寒氣入侵、氣血失調、子宮相關疾病等皆是常見的誘因。中醫特別重視「調和氣血」與「暖宮散寒」,因氣血是維持女性生理功能的根本,氣血失調會直接影響月經的正常運行。此外,寒氣入侵容易導致子宮寒凝,引發痛經,因此中醫強調暖宮散寒的重要性,以促進血液循環,緩解不適。
中醫對於月經的調理方式,主要依據患者的體質與症狀進行分類,並採取相應的中藥調理,以達到氣血平衡、經絡通暢的效果。
中醫強調因人而異的調理方式,需根據個別體質與症狀進行辨證施治。建議患者尋求專業中醫師診斷,以制定適合的調理方案,達到最佳的效果。
首先,當歸四物湯是經典的補血調經方劑,主要成分包括當歸、川芎、白芍和熟地黃。此方劑適用於血虛體質,特別是女性經期不調、面色蒼白、容易疲勞等症狀。建議搭配富含鐵質的食物,如紅棗、黑木耳、菠菜等,以加強補血效果。
其次,溫經湯主要針對寒性體質及經痛問題。此方劑由吳茱萸、當歸、芍藥等組成,具有溫經散寒、調經止痛的功效。適合手腳冰冷、經期腹痛明顯的女性。日常生活中,建議避免生冷食物,多食用溫性食材如薑、桂圓、羊肉等,並注意保暖,尤其是腹部與下肢,以助於改善寒性體質。
最後,桂枝茯苓丸適用於瘀血型體質,主要成分包括桂枝、茯苓、牡丹皮等,具有活血化瘀、通經止痛的作用。常見症狀包括經血有血塊、皮膚暗沉等。飲食方面,建議多攝取具有活血作用的食物,如山楂、紅糖、黑豆等,並適度運動,促進血液循環,以增強化瘀效果。
案例一:寒性體質少女的調理歷程
患者16歲,自初經以來便飽受經痛困擾,每逢月經來潮便腹痛難忍,伴隨手腳冰冷、腰痠等症狀。經中醫師診斷為寒性體質,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子宮寒凝,引發經痛。醫師採用溫經散寒、活血化瘀的中藥方劑,如當歸、川芎、艾葉等,搭配針灸療法,刺激特定穴位以促進氣血循環。經過3個月的持續調理,她的經痛明顯減輕,週期也趨於穩定,手腳冰冷的症狀亦大幅改善。
案例二:壓力型上班族的調理經驗
患者32歲,因工作壓力大,月經週期紊亂,甚至出現停經現象。經中醫師診斷為肝鬱氣滯,氣血失調,影響排卵功能。醫師以疏肝理氣、調和氣血為原則,選用柴胡、香附、白芍等中藥,並建議調整作息,適度運動以釋放壓力。經過2個月的調理,她的月經逐漸恢復正常,排卵功能也得以改善,整體身心狀態明顯提升。
中醫調理注重整體平衡,療效顯現通常需要時間。根據個案體質與症狀輕重,調理週期可能從數週至數月不等。患者需保持耐心,配合醫師建議,按時服藥並調整生活習慣,方能達到最佳效果。
首先,飲食方面應特別注意。避免寒性飲品,如冰水、冷飲等,以免影響子宮收縮,加劇不適。建議多攝取溫熱性質的食材,如紅棗、黑糖、生薑等。紅棗富含鐵質,有助於補血;黑糖能溫暖子宮,促進血液循環;生薑則具有驅寒暖胃的功效,可有效緩解經痛。
其次,熱敷、泡腳與穴位按摩是緩解經期不適的有效方法。熱敷腹部可放鬆子宮肌肉,減輕疼痛感。泡腳則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,建議在熱水中加入艾草或生薑,效果更佳。
此外,按摩「三陰交」穴位有助於調節經期症狀,建議每日按摩3-5分鐘,力度適中。經期保暖亦是關鍵。應避免穿著過於單薄,尤其要注意腹部、腰部和腳部的保暖。同時,情緒穩定對於經期健康同樣重要。生理期間,女性容易因荷爾蒙波動而情緒不穩,建議保持心情平和。
經期總是不穩?經痛影響日常生活?中藥調理可助您從根本改善!立即按「Whatsapp預約」,讓我們的中醫師為你診斷及度身訂製專屬方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