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診症時間:星期一至日 10:00 - 13:00,14:00 - 19:00 (公眾假期休息)

預約電話:+852 3468 2180 |+852 3468 2263
診症時間:星期一至日 10:00 - 13:00,14:00 - 19:00 (公眾假期休息)
預約電話:+852 3468 2180 |+852 3468 2263
診症時間:星期一至日 10:00 - 13:00,14:00 - 19:00 (公眾假期休息)
預約電話:+852 3468 2180 |+852 3468 2263
在現代社會節奏快速的生活中,失眠與壓力已成為許多人無法擺脫的困擾。工作壓力、家庭責任、人際關係等多重因素交織,讓人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的狀態,進而引發焦慮與失眠問題。失眠的表現形式多樣,包括難以入睡、容易驚醒、多夢頻繁,甚至早醒後無法再入睡等症狀,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生活品質與工作效率。中醫認為,失眠並非單純的睡眠問題,而是人體陰陽失調、氣血不和的表現。壓力過大導致肝氣鬱結,心神不安,進而影響睡眠。因此,中醫的調理方法著重於從根本入手,透過疏肝理氣、養心安神的方式,恢復人體的自然平衡。
在中醫學的理論體系中,失眠被歸類為「不寐」的範疇,其成因多樣,可能由心脾兩虛、肝火擾心等內在因素引起。中醫認為,壓力與情緒的波動會直接影響五臟六腑的功能,進而導致「心神不安」,影響睡眠品質。例如,過度的憂思會損傷脾胃,導致氣血生化不足,進而影響心神的安定;而長期的情緒壓抑則可能引發肝氣鬱結,導致肝火上升,擾亂心神。
中醫治療失眠強調「辨證論治」,對於心脾兩虛型的失眠,中醫常採用補益心脾的方法,如使用歸脾湯來調理;對於肝火擾心型的失眠,則以清肝瀉火、安神定志為治療原則,常用龍膽瀉肝湯等方劑進行調理。此外,中醫還注重從飲食、作息、情志等方面進行全面調理,例如建議患者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,避免過度勞累,並通過氣功、太極等運動來調節情緒,提升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。
首先,中藥調理是中醫治療的核心手段之一。例如,對於心脾兩虛的患者,常使用酸棗仁、柏子仁等藥材以養心安神;而針對陰虛火旺的體質,則會選用遠志、合歡花等以清熱安神。其次,針灸療法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,如安眠穴、神門、百會等,能夠調節自律神經系統,幫助患者穩定情緒、改善睡眠。推拿則通過按壓穴位和肌肉放鬆,有效緩解身體的緊繃感與精神壓力。最後,中醫強調「治未病」的理念,因此建立健康的生活作息,如早睡早起、減少夜間藍光暴露,是維持良好睡眠的基礎。此外,情緒管理與適度運動同樣不可或缺,透過太極、氣功等傳統運動,能夠幫助重建「身心平衡」,提升整體健康狀態。
中醫認為失眠與壓力緊密相關,其調理需針對不同類型採取相應措施。
短期壓力型失眠多由精神緊張或突發事件引起,中醫建議以疏肝理氣為主,可選用柴胡疏肝散,並搭配穴位按摩如太衝、內關,以緩解情緒波動。長期體質型失眠則與個人體質虛弱有關,中醫將其歸因於心脾兩虛或肝腎不足。針對此類情況,調理重點在於補益心脾或滋養肝腎,常用方劑如歸脾湯或六味地黃丸。此外,建議調整飲食,多攝取滋陰養血的食物如紅棗、龍眼肉,並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對於情緒型失眠,中醫強調疏肝解鬱,可選用逍遙散,並搭配心理疏導以緩解焦慮。思慮過度型失眠則需補益心脾,常用方劑如歸脾湯,並建議培養規律作息,避免過度用腦。
為達到持久效果,中醫強調生活作息與情緒疏導的配合。建議建立規律的睡眠時間,避免睡前使用電子產品,並培養放鬆習慣如冥想或深呼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