診症時間:星期一至日 10:00 - 13:00,14:00 - 19:00 (公眾假期休息)
預約電話:+852 3468 2180 |+852 3468 2263
診症時間:星期一至日 10:00 - 13:00,14:00 - 19:00 (公眾假期休息)
預約電話:+852 3468 2180 |+852 3468 2263
診症時間:星期一至日 10:00 - 13:00,14:00 - 19:00 (公眾假期休息)
預約電話:+852 3468 2180 |+852 3468 2263
腸胃炎是一種影響腸道和胃部的炎症性疾病,通常由於感染、食物中毒或其他刺激因素引起。它可以由病毒、細菌或寄生蟲等病原體造成,並且伴隨著各種症狀,包括腹痛、腹瀉、噁心、嘔吐、食慾減退以及發燒等。腸胃炎的病毒性感染最為常見,尤其是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。這些病毒通過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傳播。而細菌性腸胃炎通常是由進食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,例如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和李斯特菌等。
腸胃炎最常見的表現是腹瀉。患者可能會經常排便,糞便質地變得稀薄,這是由於腸道受到感染,導致腸道功能紊亂,無法正常吸收水分所致。受到腸胃炎的影響,很多患者會出現食慾減退的情況。部分患者可能會感到肚子疼痛或腹脹,這是腸胃受到刺激和發炎的表現。此外,某些人還可能會出現便秘的情況,這通常與腸道蠕動減緩有關。
腸胃炎的感染有時也會引起體溫上升,患者會發覺自己出現輕度至中度的發燒,這是身體對抗感染的自然反應。在病情較為嚴重的情況下,患者除了腹瀉外,還可能會出現嘔吐現象,這種情況往往使身體更加虛弱,並增加脫水的風險。
腸胃炎可分為感染性腸胃炎和非感染性腸胃炎。
感染性腸胃炎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,主要包括細菌、病毒及寄生蟲。病毒性腸胃炎通常是透過食物或水源攝入病原體而發生,如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等,這些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,常見於密閉空間,如學校、醫院或郵輪。出現的症狀通常在感染後的數小時到數天內發作。細菌性腸胃炎則由細菌感染引起,如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、弧菌等。這些細菌通常是通過未煮熟的食物或污染的水傳播,在夏季尤為高發。
非感染性腸胃炎則通常不涉及病原體,這類腸胃炎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。壓力和焦慮等情緒因素可能影響腸胃的健康狀況,導致功能性腸胃病,如腸躁症。此外,部分人對某些食物成分(如乳糖、麩質等)過敏或不耐受可導致腸胃炎。消化系統對這些物質產生的不良反應可能引發腹痛、腹脹及其他消化不適的症狀。
支持性療法是腸胃炎的基本治療手段,目的是緩解症狀並促進身體的自然康復。因腹瀉和嘔吐,患者容易出現脫水現象。因此,補充足夠的水分和電解質至關重要。可以選擇運用口服淡鹽水或者含電解質的飲料,確保身體保持水分平衡。在病程初期,中醫建議患者採用清淡易消化的飲食,例如白粥、香蕉等。隨著症狀的好轉,逐步恢復正常飲食,但應避免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而抗生素治療主要針對細菌性腸胃炎,例如沙門氏菌、腸炎弧菌等。對於這類患者,抗生素的使用需謹慎,通常在醫生評估後進行。
首先,清淡飲食是恢復的重要一步。在患病期間,應選擇易消化的食物,例如白粥、麵條、蒸或煮的蔬菜等。避免辛辣、油膩和刺激性食物,以減少腸胃負擔。
其次,補充水分和電解質,由於腹瀉和嘔吐可能導致脫水,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可以幫助身體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。
此外,避免食用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,生食或半生食的海鮮、肉類和蛋類可能含有致病菌,增加腸胃炎的風險。
另外,在感染期內,身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抵抗病原體,因此保持良好的睡眠和舒適的環境,有助於促進身體自我修復。
病毒性腸胃炎具有傳染性,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防範措施是預防感染的關鍵。
隨著氣溫上升,細菌和病毒的活躍度也隨之增強,使得夏季成為腸胃炎的高發時期。
幼兒和學齡前兒童、老年人、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士、不注意個人衛生的人士,以及忙碌且壓力大的工作族群都特別容易受到這種疾病的影響。
大部分輕度腸胃炎可以自行痊癒,但注意飲食和水分攝取非常重要。若症狀加重或持續不改善,則應儘早就醫以獲得適當的診斷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