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診症時間:星期一至日 10:00 - 13:00,14:00 - 19:00 (公眾假期休息)

預約電話:+852 3468 2180 |+852 3468 2263
診症時間:星期一至日 10:00 - 13:00,14:00 - 19:00 (公眾假期休息)
預約電話:+852 3468 2180 |+852 3468 2263
診症時間:星期一至日 10:00 - 13:00,14:00 - 19:00 (公眾假期休息)
預約電話:+852 3468 2180 |+852 3468 2263
夏季濕熱是中醫學中的一種病理狀態,主要由於外界高溫潮濕的環境與人體內部濕氣積聚的相互作用所致。當人體無法有效排出多餘的水分與熱氣時,便容易形成濕熱體質,中醫認為濕會阻礙氣血運行,影響脾胃功能,進而引發一系列不適症狀。
首先,患者常感到容易疲倦,四肢沉重,活動時格外吃力。其次,消化系統功能減弱,食慾明顯下降,伴隨腹脹與口黏感,進食後容易產生不適。皮膚方面,面油分泌旺盛,暗瘡與粉刺頻繁出現,顯示體內濕熱透過皮膚外排的現象。此外,小便呈現深黃色,大便則黏滯不暢。睡眠品質亦受影響,患者常出現睡眠不安、多夢等現象,進一步加劇疲勞感。因此,夏季養生應注重祛濕清熱,例如避免過度攝取冷飲與油膩食物,保持適當運動以促進排汗。
中醫理論中,濕熱體質是一種常見的體質類型,其形成與多種因素密切相關。
夏日濕熱之因,由多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。夏季氣溫高企,濕度驟增,人體排汗機能受阻,濕氣難以順利排出,遂致體內濕熱積聚。此為外因之首要。其次,飲食習慣亦為關鍵。炎炎夏日,都市人多喜飲冷品、水果,此類食物雖能解一時之渴,卻易損傷脾陽。脾主運化,脾陽受損則水濕停滯,日久化熱,形成濕熱之症。再者,都市人長時間置身冷氣環境,寒濕之氣乘虛而入,與體內濕熱交織,加重不適。此外,熬夜成習、壓力過大,均會影響氣機運行,導致內熱生成,與濕氣相搏,使濕熱症狀更為顯著。
透過適當的食療,可以有效祛濕清熱,調理體質。
濕熱體質的形成與日常生活中的飲食、作息及環境息息相關,若想有效改善,需從多方面著手調整。首先,飲食方面應減少冷飲與甜品的攝取。冷飲容易導致寒濕內生,而甜品則會加重體內濕氣,建議改以溫熱飲品如薑茶或紅豆水取代,既能暖胃又可促進排濕。其次,作息規律對改善濕熱體質至關重要。早睡早起能讓身體在夜間充分修復,避免熬夜導致肝火上升,進一步加重濕熱症狀。建議晚上11點前入睡,早上7點前起床,維持穩定的生理時鐘。環境方面,現代人長時間處於冷氣房中,容易導致寒氣入侵,影響脾胃功能與關節健康。建議在冷氣房中可蓋上薄毯,避免寒濕積聚。此外,保持室內通風,適度流汗也有助於排出體內濕氣。
夏季濕熱不容忽視,長期濕氣不清可能導致身體慢性疲勞、皮膚問題與消化不良。透過正確的中醫調理、食療方法與生活習慣改變,能有效由內而外改善體質,令身心更輕盈健康。
每人體質不同,同樣症狀未必適用相同食療。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,根據體質辨證論治,制定最合適的調理方案,避免盲目跟風。現在便立即「Whatsapp預約」,由中醫師為你制定最合適的調理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