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脊柱側彎】中醫詳解脊柱側彎症狀、原因及中醫治療方法

什麼是脊柱側彎?

脊柱側彎(Scoliosis)是一種脊柱的畸形狀況,表現為脊柱沿著垂直線向某一側彎曲,形成一個「C」或「S」形的曲線。這種病症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,但最常見於青少年,尤其是青春期成長迅速的階段。脊柱側彎的症狀因人而異,輕度側彎可能不會引起明顯的症狀,而嚴重情況下則可能導致背部疼痛、呼吸困難、以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功能受限。在某些情況下,側彎還可能對心肺功能造成影響。

 

脊柱側彎的症狀及分類

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和特徵,脊柱側彎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,並表現出不同的症狀。根據明確成因分類:

  • 青少年突發性脊柱側彎,該型多見於10至18歲的青少年,通常原因不明,屬於最常見的類型;
  • 先天性脊柱側彎,是由於脊椎骨發育不全或畸形所導致,通常在出生時就已經存在;
  • 神經肌肉性脊柱側彎,多見於肌肉萎縮或神經系統疾病患者,例如小兒麻痺症或肌營養不良。

 

而根據側彎的程度分類:

  • 輕度側彎,通常指側彎曲度在10°至25°之間,對生活的影響較小,患者多無明顯症狀;
  • 中度側彎,側彎曲度在25°至40°之間,患者可能會感到背部不適,並可能需要定期監測;
  • 嚴重側彎,側彎曲度超過40°,可導致明顯的功能障礙、疼痛及呼吸困難,通常需要進一步的醫療干預。

 

脊柱側彎的常見原因

脊柱側彎的發病與遺傳有關,部分患者的家族中可能有其他成員亦受到此症狀的影響。這表明基因可能在脊柱結構的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。此外,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變化,許多人長時間坐在電腦前,導致脊柱承受不均勻的壓力,增加了側彎的風險。而在青少年生長發育的過程中,如果一側背包的重量過重,亦會導致脊柱向一側彎曲。某些疾病如杜興氏肌營養不良症或小兒麻痹症等,亦可能影響肌肉的控制能力,從而引發脊柱的側彎。

從中醫的角度看,中醫認為脊柱的健康與氣血運行密切相關。若氣血不足,則無法滋養脊柱,容易導致其發育異常。再者,受到外邪侵襲,特別是風寒濕邪,可能導致肌肉筋脈的氣血阻滯,促使脊柱向一側傾斜,進而形成側彎。

 

中醫如何治療脊柱側彎

中醫作為一種傳統的醫學體系,強調的是調和陰陽、通暢經絡,通過整體觀念來治療疾病。針對脊柱側彎,中醫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推拿與經絡調理。推拿旨在通過手法刺激來調整人體的氣血,改善經絡的通暢性。對於脊柱側彎,推拿按摩可針對側彎部位的肌肉,運用推、揉、捏等手法,促進血液循環,釋放肌肉緊張的狀態。此外,根據經穴理論,選擇與脊柱和背部相關的經穴進行點按,促進氣血流通,調節人體的整體平衡。

而經絡調理著重恢復經絡的暢通性,增強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,具體做法包括針灸、拔罐與刮痧、中藥調理等。針灸有助於消炎鎮痛,改善氣血流通,促進脊柱周邊組織的修復;拔罐與刮痧則可以通過物理刺激,促進血液循環,緩解肌肉的痙攣,並有助於排出體內的毒素;中藥調理則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選用相應的中藥方劑進行內服,以達到強健筋骨、疏通經絡的效果。

 

脊柱側彎的日常護理與運動

無論是輕度還是重度的脊柱側彎,適當的日常護理和運動都可以幫助減輕症狀,改善生活質量。

日常護理方面,選擇一款能提供足夠支撐的床墊和適合自己高度的枕頭,以保證睡眠時脊柱的自然曲度得以保持。每年定期就醫進行脊柱檢查,以便及時監測病情是否惡化。另外,保持健康的體重,過重會增加脊柱的負擔,影響病情。

運動方面,游泳是一種全身運動,對於脊柱側彎患者而言,水中活動可以減少關節壓力,增強肌肉耐力和柔韌性,特別是蛙泳和自由泳,能有效鍛煉核心肌群。此外,瑜伽與普拉提強調身體的靈活性和平衡性,可幫助增強核心肌肉力量,改善姿勢。

 

脊柱側彎常見問題︰

脊柱側彎有什麼症狀?

不對稱的身體外觀、背部疼痛、運動能力減退、呼吸問題及心理影響等,都屬於脊柱側彎的常見症狀。

 

中醫如何幫助改善脊柱側彎?

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症狀,通過望、聞、問、切來診斷脊柱側彎的根源,再配合使用針灸、推拿按摩、中藥調理等方法進行治療。

 

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脊柱側彎?

可進行自我檢查,站立時,面對鏡子,觀察肩膀、腰部和髖部是否有高度差異。正常情況下,兩側的肩膀和髖部應該平行。或輕輕彎腰,觀察背部是否有明顯的偏斜或隆起。

 

脊柱側彎會影響健康嗎?

輕微的側彎通常不會對健康造成重大影響,但嚴重或進展性側彎則可能帶來一系列的健康問題,包括影響呼吸功能、增加心臟負擔等。

 

哪些運動有助於改善脊柱側彎?

普拉提、瑜伽、游泳、背部和側腹的伸展運動等,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緩解症狀,改善脊柱的靈活性,並強化相關肌肉。